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报考在线 >> 考研招生 >> 复习指导 >> 政治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哲学笔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框架

  1.市场经济的共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其作为资源配置方式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①经济关系市场化。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

  ②企业行为自主化。所有企业都具有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拥有的全部权利,从而自觉地面向市场,自主地开展市场经营活动。

  ③宏观调控间接化。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而是通过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控。

  ④经营管理法制化。一切经济活动方式和关系都以法制形式来规范,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科学的法制基础。

  ⑤保障制度社会化。这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支撑和保障体系,市场竞争的规则要求对市场竞争的失败者和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者给予社会保障。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体制,它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征。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国有大中企业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

  ②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比资本主义国家强得多,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②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④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建立、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个核心问题是必须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2.计划机制及其特点

  计划机制是指计划指标、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等计划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调节功能。它具有自觉性、事前性和宏观性等特点。

  计划机制的长处是: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进行经济预测,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在宏观上统筹规划经济总量、重大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可以合理调节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可以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并使之协调发展等等。

  但是,它对微观经济活动、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难以发挥作用,容易产生经济主体利益受到损害、动力不足和效率低下以及计划脱离实际、造成巨大浪费等缺陷。

  3.市场机制及其特点

  市场机制是指市场运行中的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市场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调节功能。它具有自发性、灵活性、事后性和微观性等特点。

  市场机制的长处是:能够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同时,给企业以动力和压力,实行优胜劣汰,促进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各种经济信号作出灵敏反映,促进生产和需要的协调。

  但是,它也有明显的弱点和消极作用,如对经济总量、重大的经济结构、生态环境的调节等无能为力,并容易产生盲目性和自发波动,引起贫富两极分化等。

  4.要实现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

  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虽然有差别,但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顺利发展。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的长处,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在运用计划手段调节经济活动时,要遵循市场规律的要求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运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活动时,要遵循计划的要求,使经济运行纳入计划的轨道。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充满活力又协调稳定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一)企业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

  企业是适应市场需要,以盈利为目的,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合法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

  企业是现代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是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

  (二)企业性质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①企业具有二重性,就生产力方面而论,企业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反映着人改造自然的关系;就生产关系方面而论,企业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者,反映着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②企业的社会性质取决于企业的所有制基础。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我国企业的性质。我国企业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等等。

  ③按资本组织形式不同,我国企业可分为有限责任企业、股份有限企业、合伙企业、合作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业主制企业,等等。

  (三)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是以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依据,以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的新型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一是产权清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出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形成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对注入企业的资本具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产权关系清晰,就是要用法律来界定出资者和企业法人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二是权责明确。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这种权益表现为三方面:即资产受益权、重大决策权、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三是政企分开。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应依法破产。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直接受市场调节,参与市场竞争,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政府处在企业之外,既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不用超经济的手段保护企业,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四是管理科学。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现代产权制度有四大特征:一是归属清晰,二是权责明确,三是保护严格,四是流转顺畅。前两个特征决定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清晰和权责明确的特征。后两个特征说明了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公司制企业是以法人制度为核心的企业。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构成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信息市场等。

  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必须培育、发展市场体系。为此,除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消费品市场外,重点是培育和健全各类要素市场,加强市场法规的建设,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和制止不正当竞争,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当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的特征。

  ①统一性。市场体系的统一性是指我国的市场体系必须是全国统一的市场,商品交换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按统一规则进行。

  ②开放性。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是指市场不仅要对内开放,而且要对外开放,把国内和国际市场连接起来,尽可能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以达到更有效地配置国内资源和利用国际资源的目的。

  ③竞争性。市场体系的竞争性是指市场应成为保护企业竞争的场所。

  ④有序性。市场体系的有序性是指市场体系运行的规范化、秩序化,包括市场主体及其行为的规范化,市场体系环境的完善化,市场交易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二)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完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其一,完善市场体系是实现市场机制功能的前提。其二,完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条件。其三,完善市场体系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纽带。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间接调控,通过市场来影响企业,这需要市场体系的完善。

  ①我国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场体系不健全,各类市场发育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要素市场严重滞后,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市场运行的法规制度建设滞后,由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还没有最终形成。

  ②培育和完善我国的市场体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培育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参与市场活动的当事者。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个人和政府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市场主体。培育市场主体,一要转变政府职能;二要深化改革,加快国有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步伐,重塑国有经济这一微观主体,同时还必须促进多种所有制企业的发展;三要促使个人以市场主体的身份从事市场活动。

  其二,培育要素市场。

  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商品市场比较成熟,但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这种状况影响了市场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培育和完善各种生产要素市场迫在眉睫。

  其三,健全市场机制,建立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的基本机制。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一个显著特征和严重弊端是价格极不合理,许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既不反映其价值,也不反映其供求状况。因此,必须对原有的价格管理体制及其相联系的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根本改革,逐步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在扩大市场对价格的调节的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政府的价格调控制度和有关法规体系。

  其四,发展市场中介机构。

  市场中介机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提供各种中介性服务的组织。主要是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息咨询机构、资产和资信评估机构、行业协会等。

  其五,建立市场秩序规则,加强市场管理。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运行要建立在一定的秩序和规则基础之上。因此,要加快建立使市场基本经济关系、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交易秩序规范化的法律法规,逐步形成统一、科学和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管理的法规体系。同时,还要强化工商管理部门和其他执法监督机构的执法监督职能,并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群众的监督作用,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健康发展。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

  (一)宏观调控的含义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目标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等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的活动。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调控的客体和对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必然性

  ①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按比例地分配社会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因此,要求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以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②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

  市场机制有其弱点和不足,即存在着“市场失灵”,主要表现是:其一,市场解决不了总量问题;其二,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协调微观利益和宏观利益;其三,市场机制无法自发地消除垄断;其四,市场调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其五,单靠市场经济无法实现社会公平。市场经济的这些缺陷,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政策、法规解决。

  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其一,是公有制经济的要求。公有制经济要求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生产,并引导公有制经济的活动从总体上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其二,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走出一条较为自觉的快速发展道路,必须要求国家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其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帮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必须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实现。

  其四,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只有通过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创造条件。

  (三)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①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即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②促进经济增长。

  ③增加就业,这既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和稳定的体现。

  ④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⑤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四)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1.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和政策

  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主要有:经济计划、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①经济计划,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②经济手段,指国家通过调节经济变量来影响微观经济行为,并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切政策措施的总和。经济手段是通过具体的经济政策来实现的。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汇率政策等等。政府在确定了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后,要选择相应的经济杠杆来具体实施相应的经济政策。经济杠杆是指与商品、价值和货币以及物质利益相联系的范畴,包括价格、税率、汇率、利率、工资等等。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

  其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国家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其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的总目标,主要是保持币值稳定,以此促进经济发展。

  其三,收入分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是指政府根据既定目标而规定的工资收入总量及结构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其四,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为优化产业结构所彩取的手段和措施的总和,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

  ③法律手段,指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规范调整经济的统称。法律手段对经济主体具有普遍的约束性和严格的强制性,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明确的规定性,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法律监督。

  ④必要的行政手段,它是指通过国家机关实施的,以行政方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方法。

  2.转变宏观调控方式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来进行的。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宏观经济调控,即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一是间接宏观经济调控,即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和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①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政府主要是采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大体符合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从而使宏观经济管好的同时,又能搞活经济,使企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和发挥。

  ②由进行微观管理转变为主要进行宏观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企必须分开,企业是市场主体,政府必须放权给企业,把微观管理的职能转向宏观调控,即着力于确定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发展战略,调节社会总量的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为国民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③从搞项目审批、分钱分物转变为主要利用经济手段搞好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进行监督。

  3.转变政府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具有三种职能:国有资产所有者、社会行政管理者和宏观经济调控者。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转变政府职能主要有:

  ①实现政企分开,即政府和企业的职责分开,政府行使国有资产管理者和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者等职能,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

  ②分离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进行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殖状况进行监督,制定和执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

  ③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以适应政企分开和政府国有资产所有权与宏观经济调控权分离的需要。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基本的内容或核心部分。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

  ①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②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

  ③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④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⑤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⑥合理确定社会保障范围、标准和水平,既保障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和职工的基本医疗需要,又不能超出社保资金的承受能力。

  (二)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①适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要改革过去那种从所有制上把劳动者划分为三六九等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一种新型的、使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劳动者都能合理享受的社会保障制度。

  ②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搞活国有经济的需要。只有改变社会保障的筹资方式,变企业保障为真正的社会保障,才有利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市场竞争中,由于优胜劣汰,有些企业会破产,有些职工会失业,这就要求建立失业保险、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城镇最低生活费保障制度。

  ④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缓解建设资金不足,调整消费结构的需要。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国家和企业负担过重,通过改革,要使社会保障费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共同负担。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还可以调整消费结构,增大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险的支出。

  ⑤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需要。在农村逐步建立的养老保险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促进农村中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打破农民养儿防老的观念,有利于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推行,提高农民素质。同时,对调节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缩小城乡差别,巩固工农联盟,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⑥通过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调整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收入差距,从而缓解人们之间利益调整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弱化改革风险,减轻社会震荡。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性配置工作。

  ⑦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

  鲁生:全国考研政治辅导专家,主讲哲学、政经两门最重要、最难懂课程。鲁老师知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上课旁征博引,激情澎湃,感染力极强。最擅长讲懂难点,辨清易混淆点,哲学、政经的晦涩、繁琐经鲁老师讲解后简单、明了,便于记忆,学生信服地称鲁老师为“难点一点通”。鲁老师2003年度全国10几个重点城市的巡回授课受到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被誉为最有激情,最有责任心,讲课效果最好,课堂收获最大的好老师。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普通文章浙工大机械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成为
    普通文章2011考研人数或超140万 报考北大人数创
    普通文章天津大学2011年考研报名人数近2万 创历
    普通文章江南大学考研报名人数飙涨 连续5年递增
    普通文章2011年乌鲁木齐市普通高考29日起报名
    普通文章两港校2011年内地扩招 香港中文大学将招
    普通文章高校本科专业新目录2012年高考正式启用
    普通文章海口高考分5步进行 报名拒代报
    普通文章河北省今年7.4万人报名考研 比去年增长
    普通文章湖北今年10.3万人报名考研 武大报考人数
    最 新 推 荐
    推荐文章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戏剧节目评选
    推荐文章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名单
    推荐文章[图文]2008美国顶尖大学最新综合排名
    推荐文章内蒙古2008下半年自考继续实行网上报名
    推荐文章四川高考延考区本科各批录取控制分数线
    推荐文章[图文]陕西:2008高考网上填志愿 数学英
    推荐文章过来人谈北京公考:亲历08年国考 备战08
    推荐文章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冬季联合招
    推荐文章中国毕业生出路最好的十所大学
    推荐文章教育部:2008年高考科目时间安排公布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